李玲玲坐在昏睡的罗梦蓉床边,关切地看着她发红的脸。一阵强烈的睡意向李玲玲袭来,她竟然趴在罗梦蓉身边睡着了。
不同于以前零零碎碎的画面,这次的梦是连续的。
至道元年。
导江县城内有条清澈的河流,河畔栽种着万棵高大柳树。杨柳街是导江县最热闹的地方,两岸商铺林立,人流不息。导江县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清明,清明赶会,观灯都在这条街上。离杨柳街二十步远的地方,有一处何家大宅,门口放着一对石狮,挂一对红灯笼。
五岁的何伶珑穿一身粉红色的衣裙,头上扎两个朝天辫,在房间门口和一个年纪相仿的的玩伴玩蝴蝶飞飞,她们通过竹竿推动蝴蝶形的玩具,玩具在滚动时,蝴蝶翅膀上下扑动。何伶珑的祖母和其她三位牌友在房间内打麻将,她们的谈话声不断地传出来:“县令夫人说,要修建状元塔 ,振兴文脉,希望大家带头捐钱。“何伶珑的祖母大叫一声”扛“,然后听到她的大笑声:”扛上花!”另外三人把铜钱推给她,何老太兴奋地说:”我捐一百两银子,状元塔不好听,叫奎光塔如何?“一位牌友说:”你都捐一百两了,叫什么都行,我明天就去见县令夫人,禀告她此事。我今天钱输完了,后天再打牌怎么样?“何老太说:”这个对不住了,我后天要去长生观清修避暑,两个月后才回来。“她们不打牌了,开始喝茶谈天。
何老太年近七十,慈眉善眼,仔细观察,她眼睛里有一点冷,身穿绿色绸衣,满头珠翠。她丈夫在成都官场退下后两年就病逝,她就回老家导江县养老去了,这些年做了不少慈善,导江县的功德碑上,多有她的名字,上个月她牵头修了福井,一年四季井水满盈,垂身可取,给周围居民和过路行人带来了方便。
何老太二孙子在成都料理家族生意,二孙子媳妇做生意更是一把好手,生下何伶珑后,见老人家膝下空虚,自己又四处奔走,便把女儿送到何老太那儿,让她代为抚养。何老太对儿女都是严加管教,却逃不了“隔代亲”的魔咒,对何伶珑溺爱有加,五岁的何伶珑和市井孩子混在一起,学会说粗话,打人咬人。何老太把她关在家里,不许她跟那些孩子一起玩,她总能跑出去。何老太带几名健妇,观察她怎么溜出去的:只见她跑到后院的一棵大树下,象猴子一样爬上去,顺着树枝翻到墙头上,象壁虎一样顺墙缝下去,找她的市井小玩伴们去了。何老太琢磨着,该给孩子换个环境了,她想到青城县的问道书院,从问道书院建成之日,不分性别招收孩子,学院还出过杰出的女校长,学风端正,学生谈吐礼貌,虚岁满六岁便可入学。
何老太带着何伶珑,一行十来人乘马车来到青城县。靠近青城山时,山路崎岖,马车难以行走,何老太雇了两顶滑竿,她一顶,何伶珑一顶,雇了四位挑夫挑行礼。他们在青城山遇到许多飞禽走兽,由于青城山长年禁猎,动物都不怕人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仙鹤,或飞翔于天际,或在林中散步,或在水中觅食。越近长生观,仙鹤越多,仙鹤聚于长生观一带已有上千年了,一行人走来,光是看到的仙鹤就有上百只。管家走在最前面,两名家丁护后,六个丫环陪同在侧。何老太的滑竿就跟在管家之后,前面抬滑竿是个年轻的小伙子,一路上,他不断地和何老太谈青城县的风俗和特产,这会儿他兴致勃勃地唱起歌来:“高高山上青水塘,青水塘上有蚂蟥,蚂蟥缠着螺丝拐,幺妹缠倒少年郎。“他的同伴开始打趣了:”王老二,想你的莲花妹了?“”你的莲花妹在屋门口等你呢。“
前面不远处,写有”茶“字的白布条在风中摇摆,一个十七八岁的村姑,身穿蓝花布衣,头着荆钗,坐在竹凳上绣鞋垫,木桌上放着剪刀针线,一支绣好的鞋垫,图案是鸳鸯鸟。她家是典型的当地民居:竹林掩影几间青砖瓦房,瓦房外有院子,院子有竹篱笆,上面缠满鲜花藤蔓,茶馆就开在院子里,院外有条清澈的小溪,不时见一群鱼儿欢快地游过。
王老二问何老太:“老夫人需要喝口茶水不?”何老太同意了,大家到茶馆休息,莲花妹忙前忙后,她的父母也出来帮忙,何玲珑吵着说自己肚子饿了,莲花妹回屋给她煮荷包蛋。
何伶珑正在吃荷包蛋,只听王老二喊道:“冰儿,过来喝杯茶!”李冰在蜀地深受崇敬,很多身体健壮的男子小名都叫“冰儿”,何伶珑随着王老二的眼线看去,只见一个半大的青衣男孩子背着一个大背篓,背篓里的干柴堆成山,站在不远处的山坡上,静静地看着他们。他的眼光落在何伶珑身上,她有一双大大的灵动的眼睛,穿水红的纱裙,非常可爱。何伶珑放下荷包蛋,双手捏住自己的脸蛋,对他吐舌翻白眼,男孩子居然慌了,离开时一脚踏空,摔在地上,柴倒了一地,他顾不上捡柴,爬起来背着背篓跑了。何老太惊叫:“孩子小心!”转头盯着何伶珑:“在外面不许扮鬼脸!”何伶珑扮出一副可爱无辜的样子。何老太问王老二:“这是何家孩子?”王老二说:“他娘叫冯三娘,是明月观观主的侄女,他爹在外地经商。”何老太说:”有机会见面,要向人家赔不是。“两人说话期间,莲花妹深情地看着王老二,眼中光芒闪烁,原来平常的面容也变得动人起来,何老太眼光毒辣:”你们两个,订亲没有?“王老二说:”今年中秋后便是我们的婚期。“何老太笑起来,摘下一珍珠发钗送给莲花妹:”这算是我的贺礼,孩子不要推辞了。我聘用王老二给我做事,以后麻烦他的时候还多。“莲花妹千恩万谢,收入发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