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主页

寄梦兰陵 第十四章 女诉师

燕子楼是一家靠近东市的酒楼,共三层,是高澄的产业。高澄所有的产业都交给精于商业的范三爷打理。燕子楼白天是人来人往,各国商人都喜欢在这里聚会谈生意,这儿随时有胡人表演歌舞,今年最受欢迎的舞者是碧眼美女芳姬(芳姬是她的艺名),她充满活力的胡旋舞迷倒无数富商,很多客人想和她私下约会,都被她拒绝了,燕子楼是不允许姑娘与客人私下见面的,要是违反规定,就别想在范三爷手下做事了。芳姬是个聪明的姑娘,她在燕子楼有月钱,有客人们的打赏,收入甚丰。她在晋阳置了房,购了铺面,把后路都安排好了。她寻思再跳上两年舞,就辞职嫁个本地人过好日子去了。她压根就没想过回老家,她在晋阳过得比老家好百倍,还是晋阳的月亮更明亮些。

范三爷对手下姑娘管得严格是件好事,要是出了什么丑事,大家脸上都不好看,尤其是世子高澄丢不起脸。所以在范三爷手下做事的女孩子,都是冰清玉洁。

高澄与郑音希见面后,手牵手逛东市,陈何川跟在后面,还有数十暗卫在四周保护高澄。在东市,可以看到不同肤色,各种奇装异服的人。两人进了家具坊,家具坊的老板是胡人,见三人穿汉服,便用半生不熟的汉语打招呼:“请随便看。”高澄不是常来东市,所以对这儿的一切都很好奇,老板见他盯着狮子座看,热情地介绍:“这是天竺国王的坐椅,你看扶手上的狮子雕刻得多么精细。”高澄问:“坐椅上放的是镇纸吧?怎么是一个小孩不穿衣服,还长了翅膀,难道他受了爹妈的虐待?”郑音希笑着把他拉到一边,低声说:“那是大秦的天使。”高澄问:“这个镇纸多少钱?”老板喜笑颜开:“很便宜三百钱。”高澄对陈何川点一下头,陈何川买下了这个镇纸。

两人继续在东市行走,两个胡姬从他们身边穿过,一个褐色头发,一个黑发。都斜披裘衣,梳若干小辫,头戴毡帽。一个毡帽有两个角,另一个毡帽有三个角。高澄笑着对郑音希说:“你知道她们的帽子 为什么这么奇怪,对吧?”郑音希的脸有点红:“她们是滑国人,兄弟共妻。帽子有两个角就是有两个丈夫,三个角就是有三个丈夫。”高澄成长在鲜卑人中,鲜卑习俗是父死,妻后母;兄死,妻其嫂,这种兄弟活着同享一妻的习俗对他而言还是新奇的,嘀咕说:“要是一家有十几个兄弟怎么办呢?”郑音希说:“一个滑国女人最多有四个丈夫。这是封姐姐给我说的。”

高澄身边不缺少强记博闻的聪明人,他常听郑音希夸奖她的好友封子英年纪轻轻,无所不知,对封子英颇有好感,几天前从相府官员口中得知,封子英是大才子封子绘的妹妹,通过吏部考试的女诉师,在东市开了间小铺,提供法律咨询,代写诉状,租的是郑音希家的铺面。

晋阳、邺城这一带,都是女人把持门户,就是女人当家。打官司的事,也主要是女人出头,她们大多缺少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文书写作能力,需要诉师的帮助。封子英十六岁就通过了吏部的考试,成为女诉师,家里希望她去丞相府做女官,她觉得自己在市井更能发挥作用,在郑夫人那儿租了小铺营业。刚开始的时候,因为年纪太小,又是新开的诉坊,三个月都没开张,交不起租金吃不上饭了。郑夫人缓了她的租金,给她找个临时差事干,才没让她饿着。她的第一单生意其实是父亲封隆之替她安排的,从此打开局面,生意越来越好。

郑音希陪高澄站在一棵大扬树下观察封子英,陈何川四下打量有没有可疑人员威胁高澄的安全。封子英今年十七岁了,白色衣裳,不施粉黛,头上半扎马尾,除了耳环外,再无任何饰品。一双明亮宁静的眼睛让人生出无限信任。她轻言细语,和桌子对面四十多岁的女客户谈了一阵,女客户道过谢,留下一百钱离开了。

东市鱼龙混杂,封家接受了封子英的选择,却不放心她独自在东市营业,派了个女武师做她的贴身侍女。封家与高家同是河北豪族,封家名声可比高家好得多,高乾四兄弟年轻的时候,横行于乡里,当过盗贼,造过反,没啥不敢干的。官府抓不到四个野小子,就把四个野小子的爹高老太爷抓进大牢,高老太爷在牢中感叹:“我四个儿子都是五眼,不知我死后有没人在我坟上添土。”